2型糖尿病研發新熱點與趨勢
2型糖尿病治療的重點正日益轉向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減輕該疾病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
GLP-1:為一類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而無低血糖風險的藥物,同時對胰腺β細胞功能具有保護作用,并能顯著減輕體重。
除了GLP-1靶點之外,還有新的降糖靶點被不斷開發出來,其中包括:
GIP:刺激胰島素釋放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同時抑制胃排空;
FGF21:作用于脂肪、肝臟和胰腺組織,調控糖脂平衡等物質代謝;
GCG:一方面提高基礎代謝率,促進脂肪分解,同時對食物的攝入和能量的消耗產生有益的影響。
近幾年圍繞GLP-1單靶點的研發試驗一浪高過一浪,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01、新熱點-結合新靶點
圍繞在GLP-1靶點的基礎上與其不同作用機理的新靶點相結合,形成雙靶點、三靶點的新型降糖藥物成為了研發的新熱點和趨勢。以期達到協同平穩降糖目的。
?GLP-1雙靶點
GLP-1/GIP、GIP-1/FGF21、GLP-1/GCG;
?GLP-1三靶點
GLP-1/GCG/GIP
?相關試驗//GLP-1R/GIPR雙靶點受體激動劑長效周制劑
?BHM0504注射液(單藥、聯合)
作用機制:
GLP-1R/GIPR雙靶點受體激動劑長效周制劑。長效雙靶點激動劑既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延緩胃排空,同時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協同發揮降糖、減重、改善代謝異常、保護心腦腎的多重功效。
02、新熱點-劑型創新
劑型創新
過去GLP-1都是注射劑,打針相對比較麻煩。雖然日制劑改良長效周制劑,注射次數減少了,但依然不能滿足患者需求。俗話說:“能吃藥就不打針”,而目前上市的GLP-1只有注射劑,能不能研發出更方便的口服劑型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關試驗//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
?口服HDM1002片
作用機制:
GLP-1受體小分子完全激動劑,具有高度選擇性和特異性;可顯著激活人GLP-1受體,促進環磷酸腺苷的產生,提高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欲,發揮降糖、減重作用。極大提升了患者服藥的便捷性和依從性。
03、新熱點-胰島素的改良
終極大殺器-胰島素的改良
胰島素多年來作為王牌降糖大殺器,直接外源性補充胰島素,降糖效果立竿見影,但也會伴隨著低血糖、體重增加的風險。隨著GLP-1新藥研發的興起,似乎胰島素不再是糖尿病患者最終歸宿的唯一選擇。胰島素軍團也在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的改良迭代。
不同機制、不同起效時間的重新組合,起到效果疊加作用,同時降低用量、減少負反應風險。甚至可以將胰島素與GLP-1相結合,產生出新的品類。
?相關試驗//可溶性雙胰島素制劑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
作用機制:
為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德谷胰島素和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門冬胰島素的組合,兼顧基礎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實現優勢互補,并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臨床試驗
關于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接受醫院標準治療,還可以選擇參加臨床試驗的途徑繼續治療。目前有很多關于2型糖尿病的臨床試驗項目,一旦符合入組條件,便可免費使用到最新的治療藥物,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1、糖尿病-BGM05045注射液(單藥)
患者畫像:年齡≤75歲,近8周僅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
(篩選時:7.5 %≤HbA1c≤11.0%)的2型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BGM05045注射液(聯合)
患者畫像:年齡≤75歲,近8周接受二甲雙胍單藥治療;如篩選時使用二甲雙胍聯合磺脲類藥物,需滿足導入期時,磺脲類藥物已經穩定治療至少8周。
(篩選時:7.5 %≤HbA1c≤11.0%)的2型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口服HDM1002片
患者畫像:年齡≤75周歲,確診2型糖尿病至少3個月,近12周僅飲食和運動或近6周口服二甲雙胍治療(日劑量≥1.5g或≥1.0g最大耐受量)控制血糖。
(篩選時:7.5%≤HbA1c≤10.5%)的2型糖尿病患者。
4、糖尿病-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
患者畫像:年齡≤75周歲,診斷2型糖尿病≥6個月,篩選前12周接受穩定劑量每日1-2次基礎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治療,聯合或不聯合1-3種口服降糖藥(必含二甲雙胍)。
(篩選時:7.0%<HbA1c≤ 10.5%)2型糖尿病患者。